白酒的酿造技术分为:传统法白酒和新工艺白酒。前面提到,白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,说明勤劳、聪明的中国人很早就掌握了白酒的酿造技术,这种传统的白酒酿造技术就是固态法酿造白酒。新工艺是现代科技、工艺的酿造方法。
固态法是以固态配料、固态发酵、固态蒸馏的方法。液态是创新之法,是液态配料、液态发酵、液态蒸馏。
所谓创新之法是在传统的方法上做的改进,先了解传统的固态法白酒酿造工艺,就容易了解其他工艺在传统工艺上做了哪些创新。
传统法白酒
传统白酒全称为“纯谷物固态法传统大曲白酒”。按照关键词做一下拆解,可以分为“纯谷物”、“固态法”、“传统大曲”,这些词代表什么意思,下面一一道来。
先回顾一下前面所说的白酒酿造原理,将农作物中的淀粉转化成糖,再将糖转化成酒精。物质的转化过程需要酶来完成。
按照酿造原理的指导,需要找到适合酿造白酒的农作物。“纯谷物”表示制造白酒的原材料必须是谷类作物,比如高粱、小麦、大麦和豌豆。
制曲
农作物找到了,还需要找到“酶”,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会自然分泌酶。那问题就转变成了要培育微生物,这个培育微生物的过程就是“制曲”。
制曲的本质是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(温度、湿度、营养基质等),使其大量繁殖,能合成酿酒过程需要的酶。在大曲前面加上“传统”两字,是为了区别与经过新工艺改良后的酒曲。传统大曲的制作原料,皆以小麦或大麦为主,北方用大麦和豌豆,如汾酒、西凤酒。江淮地区用小麦、大麦、豌豆,如古井贡、洋河。南方只用小麦,如五粮液、茅台。
传统大曲的制作流程有如下几步:
第一步:润麦。把原料洒水浸湿。
第二步:粉碎。将原料破碎成梅花瓣,烂心不烂皮。
第三步:拌料。用“母曲”拌匀。
第四步:成型。所有大曲的成型,全靠人工脚踩。下图是茅台酒制造流程中的“踩曲”工序。
第五步:入曲房。曲坯制作完成后,需转移至曲房(曲仓)中进行控温、控湿培养,促使微生物生长和酶系形成。温度不同,生成的酒曲类型也不同。“曲定酒型”,大曲决定酒的香型基础,酱香用高温曲,浓香用中温曲,清香用低温曲。
第六步:贮存。将培育成熟后的酒曲入库贮存。


窖池、发酵
至此,传统大曲已经制作完成,可以利用大曲将原料中的淀粉和糖分发酵转换成酒精,这个过程想要找个容器来完成,这个容器就是窖池。
窖池各地不同,按照白酒香型分类,浓香型用泥窖、清香型用地窖、酱香型用石窖。窖池是酿酒的基础,“好池出好酒”,只有好窖池也能酿好酒,窖泥的培养决定着窖池的好坏。窖泥是酸类物质的主要来源,酸类物质结合酒精,转换成醇类物质,脂类物质呈香呈味,脂类物质越多,酒的品质越高。
新窖池还不能酿酒,新窖池中的细菌总数不到老窖池的三分之一,必须要长期养窖,才能把窖池培育出来。
五粮液的501车间是叫板茅台的底气所在,501车间拥有全国数量最多、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好的“明清古窖池群落”,其中部分窖池已有650余年历史。这些古窖池从未间断发酵,是五粮液独特风味的关键所在。五粮液的高端产品就是从这些窖池酿造。

泸州老窖就更直接了,命名上就强调“老窖”,不过人家这么叫,确实是有底气。泸州老窖有个1573窖池群,这些窖池群始建于明万历元年,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,而且这些窖池群持续使用。国窖1573浓香型白酒就是利用这些窖池群酿造。

高粱蒸煮糊化以后,摊凉拌曲,放入窖池,大曲里的微生物附着在高粱颗粒上,一系列的生物反应就开始了,假以时日,就酿造出酒液。
蒸馏取酒
酿造好的酒液还和高粱、大曲、水混杂在一起,需要将酒液从中分离出来。分离的方法很简单,酒精和水的沸点不一样,通过蒸馏的方式就可以提取酒液。就是将酒醅(发酵后的粮食混合物)放到甑中蒸,酒精的沸点低于水,先被蒸出来,将其冷却收集,就是白酒了。蒸馏过程如下图:
蒸馏出来的白酒就是基酒,放置一段时间后,经过调酒师勾调成特定风味后,就可以出厂销售。
至此,就能明白“纯谷物固态法传统大曲白酒”的含义了:
“纯谷物”代表制造白酒的原材料必须是谷类作物,高粱、小麦、大麦和豌豆。
“固态法”代表在整个酿酒过程在固态状态下完成,高粱等谷物拌入大曲发酵,发酵好了就放入甑中蒸馏出酒。
“传统大曲”代表用小麦、大麦、豌豆等谷物为原料,控制温度、湿度,培育出适合酿酒的微生物。
新工艺白酒
从前面的传统法生产白酒流程可以看出,该方法有如下问题:
成本高:原材料多以高粱、小麦等优质粮谷。
周期长:光传统大曲的制造周期就在30-60天,加上发酵、取酒过程,时间就更长了。茅台基酒的制造周期为1年。
无法标准化:依赖自然发酵,微生物群落复杂,风味物质(如酯类、酸类)受环境影响大,不同批次产品差异明显。
为了更简单、更便宜的生产更多的白酒,需要有新的白酒生产方法,新工艺白酒生产方法应运而生。
新工艺白酒泛指除传统白酒以外所有的白酒,包括麸曲法、固液法、串香法、调香法等。
麸曲法
传统法酿造工艺中,大曲是关键,“曲为酒之骨,好曲酿好酒”,但是传统大曲原料要求高,制作周期长且复杂,自然就想着能否改变一下大曲的制造流程,节省成本、缩短时间,麸曲就是一种替代的酒曲。
麸曲的主要原料是麸皮。麸皮是麦子最外面的一层皮,原本只能用作动物饲料,如下图的样子。麸皮替代了小麦或大麦制作酒曲,自然能节省很多粮食。
麸曲的生产周期短,一般只需3-5天,传统大曲的制作周期为30-60天,大大的缩短的制曲时间。麸曲的出酒率高,能将淀粉迅速分解,提高酒精产出率。
麸曲相对于传统大曲有如此多的优点,但是它生成白酒香气喝醇厚度稍显不足。麸曲的低成本、显著的出酒率,不算太差的出酒品质,让白酒企业对它趋之若鹜。
液态法:固液法、串香法、调香法
对传统白酒“固态法”的改造没有仅仅停留在酒曲,其后又引入了液态法。
酒业泰斗秦含章先升对液态法白酒定义为:采用现代生产酒精的方式酿制白酒。
液态法白酒对原材料的要求大大降低,不仅可以用谷物,还可以使用薯类(如红薯)等富含淀粉或糖分的物质。酿酒企业可以使用薯类这种低成本的原材料,想必不会再用高成本的谷物了吧?
固态法在酿造过程中要对谷物原料进行浸泡、蒸煮、使其淀粉颗粒膨胀破裂。液态法就不要这么复杂的蒸煮过程了,只需将原料清洗、粉碎,直接加水,再加入酵母菌进行发酵。液态法的发酵过程完全是在液态条件下进行,形成均匀的液态发酵液,一般7-10天左右即可完成。
液态法酿造工艺简单,成本低,但是生成出来白酒风味单一,缺乏传统白酒的复杂性喝醇厚感。上天是公平的,欲求速度和低成本,总会失去一些东西。《射雕英雄传》中,梅超风为了快速提升武功,急于求成,在修炼《九阴真经》时走火入魔。
为了弥补液态法酿造的白酒风味缺失的问题,又发明了一些“补救”方法。
用液态法酿造的白酒没有固态法酿造的白酒这么有风味,那很自然想到的方法就是,在液态法白酒中“掺入”固态法白酒,不就有风味了吗?这就是固液结合法白酒,也液态法发酵的白酒或食用酒精味酒基,与部分固态法白酒勾兑而成,酒精用的多,固态法白酒用的少。
还有一种类似的方法,串香法。看着名字,大概能想到可能是将固液法白酒的香味和液态法白酒的香味“串”在一起。确实如此,串香法是将液态发酵的白酒或食用酒精倒在锅底,和固态法酒醅一起串蒸。
上述的“固液法”、“串香法”虽说已经节省了成本,但是还是要用到固态法白酒。还要继续压缩成本,调香法粉墨登场。
调香法是以食用酒精味酒基,调配不同来源的具有白酒香味的食用香味液,直接勾兑而成。调香法首先要确定模仿对象,对模仿对象进行全方位的分析,找出风味特征与微量成分的量比关系,按照量比关系拟定自己的配方。为了达到特定的风味,就需要用到三类添加剂:调味酒、调味液、调味剂。
调味酒,是用固态法白酒来调味。
调味液,是“非粮食原料发酵、浸取或用其他方法制作的”,非粮食意思是可以用植物,也可以用动物。调味液神通广大,可以模拟各种香型,还可以进一步调整口味。
调味剂,是“用各种香精、香料等配制而成,基本不含酒精”。
在调味酒、调味液和调味剂的加持下,可以调制出任何风味的白酒。
了解了传统白酒和新工艺白酒的制造工艺,也就知道哪种白酒更优,不要就此抨击新工艺白酒是“科技狠活”,毕竟新工艺白酒的价格更便宜。最可恨的事那种明明是新工艺方法酿造的白酒,却披着传统的外衣欺骗消费者,实在是可恶。希望通过该文章,能学会鉴别各种白酒的酿造工艺,不要再被不良商家欺骗。